18 February 2025

次世代電解製氫 我掌握最新技術

中央大學能源工程研究所教授曾重仁(右2)與團隊合作,開發次世代電解氫技術「P-SOEL」,製出性能穩定的電解水產氫器,達國際水準且過程幾乎零碳排。(記者吳柏軒攝)

2025/02/16 05:30

〔記者吳柏軒/台北報導〕用電解水產氫給工業、車輛應用,或需要時再拿來發電,為全球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,其中,「質子傳輸型固態氧化物電解器(P-SOEL)」有著高效產氫與成本縮減潛力,是次世代製氫技術,可望成未來主流;中央大學能源工程研究所教授曾重仁團隊投入P-SOEL科研、製出性能穩定的電解水產氫器,達國際水準且過程幾乎零碳排,將邁向商用。

 

找出最適合P-SOEL系統的材料

 

曾重仁表示,目前各類水電解技術中,SOEL技術轉換效率最高,國際目前主流為氧離子傳導的O-SOEL為核心,但其操作溫度高達八百度,團隊從事固態氧化物技術十二年,近年投入P-SOEL開發,工作溫度降至五、六百度,可降低周邊元件材料成本,從昂貴的陶瓷改為便宜的不鏽鋼,為次世代電解製氫技術,具發展前景。

曾重仁說,團隊包含中大、北科大、元智、逢甲等各校學者,持續找出最適合P-SOEL系統的材料,並已完成廿五平方公分的平板型半電池開發,也建置該技術的燃料電池系統,未來可將電池成堆放大,並結合工業製程。

 

可將電池成堆放大 邁向商用製程

 

系統設計方面,下一期擬放大系統到百kW級系統,並精進能耗讓轉換率大於七成,邁向商用,並持續與德國、馬來西亞及波蘭等合作,推動全球氫能科研技術進步與應用。

次世代電解氫技術P-SOEL,已完成25平方公分平板型半電池開發。(曾重仁提供)

次世代電解氫技術P-SOEL,已完成25平方公分平板型半電池開發。(曾重仁提供)

資料來源: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paper/1691985